計畫緣起
自十九世紀末土壤學萌芽以來,世界各國對土壤資料均相當重視;近年全球化之趨勢,世界自然資源管理組織對於地球之土壤資料蒐集亦花費相當心力,其它土木工程、環境保護、水文、地質、地球化學、考古與社會經濟等學門對土壤資料也都有相當程度之應用(土壤調查法編輯委員會,1978;USDA, 1993)。西方各先進國為因應社會大眾對土地利用及環境保護之需求,在1970年代已逐漸發展土壤資訊系統(soil information system),供土地能限分級、農地利用規劃、稅級評訂、地下水保護、環境風險評估等等,充分發揮土壤調查資料之應用。台灣之土壤調查分平地、山坡地及林地三階段進行,前後跨越四十餘年,因時空因素不同,歷次調查產生之調查報告項目及土壤圖精度和涵蓋地區皆有出入。經過多年之田間調查經驗與查核,瞭解土壤圖之品質好壞是有年代、計畫別與地域性之差異,不可否認有許多土壤調查資料是有許多缺失,指出如下,待有機會補救。
台灣地區之土壤詳測調查在全世界各國是相當早進行的,當時的土壤調查技術未能完善,造成土壤圖之繪製缺失。又我國的土壤調查工作無專門單位負責,人員缺乏專業訊練、工作環境不佳,所以在土壤調查工作無法一貫,無法持續更新土壤調查資料、學習國外土壤調查技術之特長,逐漸與國外土壤調查技術脫節所產生之後果。目前產出之土壤圖經常發現之問題包括:底圖老舊未更新與地上物不合、土壤圖廓與地形變化不符、繪圖單位在地形位置分布不吻合、土壤圖廓線未閉合、土壤圖廓線套合偏差、不同圖幅接邊問題、土壤圖廓註記遺漏、土壤圖廓註記筆誤、現場經常發現土壤性質與圖面資料不符、圖形表達親合性不足等等,影響使用者對土壤調查資料之信心。與世界許多國家遭遇的問題一樣,我國亦面臨土壤調查之屬性資料缺乏之問題,或應該是說資料定量化不足,而無法深入應用。目前土壤調查資料之繪圖單位之屬性資料缺乏項目包括:說明土壤繪圖單位之類別組成、環境背景、植生資料、產量資料、土地利用、各土層之土壤性質不齊全及土壤分類單位等資料。
土壤調查人員與其它學門的交流管道缺乏,所以土壤調查闡釋資料缺乏專業性;相對的,其它自然資源管理研究缺乏土壤調查資料之支援與應用,缺乏空間化之概念,研究成果實用行不高,均是常見的現象;加強土壤調查學門與其它學門的溝通是未來的趨勢。
自九十年起由經濟部資訊中心支助為期三年的專案即正進行土壤圖之接併作業,將數化之土壤圖合併、座標系統標準化,研判重疊矛盾地域或未調查區之正確性質,進行修圖作業,祈求得到全台完整的土壤圖。作業過程中圖形資料部分,雖解決了部分前述諸多因素,但圖形接併進行並不是很順利,土壤工作小組擬定幾個解決原則,暫時解決坡地與林地資料之圖形接併問題,但並非永久之計。圖形作業無法只在地圖上修改土壤圖廓界限,必需現場驗證,方符合土壤調查之精神。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計畫自九十二年起,將以六年年時間,搭配其它計畫,以土壤半詳測的標準調查方法、樣區現場採樣,3S技術利用、舊有調查資料參考等輔助措施,完成半詳測調查之坡地、林地重疊矛盾地區之土壤圖之修圖作業。期望本計畫可以澈底解決土壤調查圖形資料問題,成圖並當為未來執行詳測調查之重要參考依據。在調查作業過程中特別注意觀查點密度與空間分布關係、地形與土壤之關係、定量化資料收集、資料品質控制、依據野外調查規範進行,以確保土壤圖品質與資料正確性。同時藉調查計劃進行,加強田間方法改進、非農業用途資料收集,進行野外調查、室內分析、資訊應用人員訓練,培養人材,成立國家土壤調查實驗室。
於九十三年已對全台的土壤資料進行整合的工作,目前已完成坡地、平地與部份林地的土壤圖接合及報告書的的建置工作,惟仍缺乏部份林地土壤資料並未完成土壤報告書的出版作業,本年度將就此部份資料進行建置。
於九十四年度己完成北部及中部土壤平坡地資料進行建置。另外針對國土保安部份,為能有效預防土壤侵蝕所帶來的災害,本年度將對土壤侵蝕風險評估因子進行蒐集,規劃風險評估準則,俾利往後風險評估系統開發的依據,冀望透過本年度計畫的執行,促進土壤資料之共享、永續經營,俾利國家的土地利用及社經發展。
於九十五年度已完成南部及離島土壤平坡地資料的建置工作。另外針對國土保安部份,為能有效預防土壤侵蝕所帶來的災害,本年度將對土壤侵蝕風險評估因子摘取中部國姓地區進行驗證,俾利往後風險評估系統開發的依據,冀望透過本專案的執行,促進土壤資料之共享、永續經營,俾利國家的土地利用及社經發展。
於九十六年度將完成東部土壤平坡地及林地資料的建置工作。另外針對國土保安部份,為能有效預防土壤侵蝕所帶來的災害,本年度將對土壤侵蝕風險評估因子摘取中部高雄地區進行驗證,俾利往後風險評估系統開發的依據,冀望透過本專案的執行,促進土壤資料之共享,並同時辦理北部及中部兩場使用者系統操作訓練。